《表3 各年代际及突变前后初、终霜日序平均值》

《表3 各年代际及突变前后初、终霜日序平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淮河流域气温以0.18℃·10 a-1(P<0.01)的速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图7a)。通过计算发现各年代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4.16℃(1960s)、14.12℃(1970s)、13.91℃(1980s)、14.59℃(1990s)、14.87℃(2000s),1980s之前的两个年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1980s之后的两个年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在1993年之前,累积距平曲线(图7b)处于负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候比较冷,气温比较低。累积距平曲线1993年之后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气候温暖,气温上升。从M-K突变曲线(α=0.05显著性水平)来看(图7c),1993年以后UF曲线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且在置信区间内,UF和UB出现了交点,交点对应的年份为1993年,且在2000年以后,UF曲线大大超过显著性水平临界线,说明气温在2000年以后,上升更加显著。滑动t检验曲线(图7d)显示1978-1989年,曲线(α=0.05显著性水平)超过显著性水平临界值,1987年以后曲线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1978-1989年气温皆有可能存在突变点。从各年代的初、终霜日日序平均值来看(表3),1990s后初霜日显著推迟,终霜日显著提前,突变(1993年)前后的平均值显示出同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