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表1 我国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格局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主要有单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单指标法一般包括埃斯特万-雷指数(Esteban-Ray Index)、拉索-乌鲁蒂亚指数(Lsaao-Urrutia Index)、空间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区位商、标准差和沃尔夫森极化指数(Wolfson Index)等。刘华军等利用埃斯特万-雷指数、拉索-乌鲁蒂亚指数等方法全面测度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化程度[7];游小珺等采用沃尔夫森极化指数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差异[4];鲍威和刘艳辉则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1995—2005年我国省域间生均教育经费的区域差距变化进行了探讨[8];王章豹和阮晨艳通过借鉴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法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区域集中度及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5]。此外,部分学者采用综合指标法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进行测度。段从宇和迟景明从高等教育条件性资源、主体性资源和发展性资源三个方面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程度进行了评价[6]。但总体来看利用综合指标法对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进行研究的文献仍较少,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文章从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成果资源和品牌资源三个维度构建我国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