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牛膝对接后活性化合物根据OB和DL验证的6个化合物》

《表4 牛膝对接后活性化合物根据OB和DL验证的6个化合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牛膝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Lipinski类药性五原则及与靶蛋白分子对接后结果分析,可以确定牛膝靶标成分有58个。其中多为小分子烷烃(庚烷、葵烷、十四烷、十六烷、二十三烷等)、酯类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等)、羧酸类化合物(棕榈酸、辛酸、琥珀酸、硬脂酸等);其次为黄酮类(槲皮素、汉黄芩素、山柰酚、黄芩素)、蒽醌类(大黄酚)、香豆素类(海棠果素E)等化合物。基于样本数据复杂性与TCMSP数据库用户指南考虑,按照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药物相似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条件对对接后活性成分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有较好的OB与类药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汉黄芩素、山柰酚、黄芩素)具有较高的OB和DL值,且文献报道这些化合物均具有治疗AD的活性[11-14]。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15]虽然OB≤30%,但根据文献调研,其对防治AD有药理活性。此6个活性成分基本信息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