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品NC、Co@NC和V-Co@NC的BET数据》

《表1 样品NC、Co@NC和V-Co@NC的BET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掺杂石墨炭包覆的钴纳米催化剂作高效、高稳定性电催化制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2A为XRD测试结果,从图2A可看出NC样品为无定形碳,Co@NC样品和V-Co@NC样品的衍射图谱在44.26°、51.42°和75.7°均出现了3个衍射峰,分别属于Co的(111)、(200)和(220)晶面,而且Co@NC衍射峰比V-Co@NC的衍射峰更尖锐,说明其颗粒尺寸更大,这与TEM结果一致。从XRD结果中并未观测到其它衍射峰,说明Zn元素在碳化过程中全部挥发掉,未生成锌纳米颗粒。图2B为3个样品的比表面积测试,NC样品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856.1 m2/g),这是由于该样品在碳化过程中,Zn完全挥发,在内部生成了大量的孔道,而且金属元素的完全挥发使得其密度很低,相同的微观结构下比表面积最大。表1为3个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平均孔径的数据,可以看出V-Co@NC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86.2 m2/g,远大于Co@NC样品(246.7 m2/g),这是由于锌的挥发在其内部产生了大量孔洞结构。图2C为相应的孔分析测试结果,可以看出V-Co@NC和NC样品均同时具有介孔和微孔结构,而Co@NC主要含有微孔结构,相比于Co@NC的3.63 nm的平均孔径,V-Co@NC和NC样品的平均孔径更大(分别为13.99和14.12 nm)。这是由于含锌样品在碳化过程中由于锌的挥发,在材料内部生成很多的介孔,而Co@NC样品的前躯体中无锌,因此很难生成介孔结构。此外,3个样品均有微孔结构,是由于MOF结构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微孔结构,高温碳化过程中这些微孔得到了保留。为了进一步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图2D给出了3个样品的XPS全谱分析,结果表明,NC样品主要含有C、N和O这3种元素,Co@NC和V-Co@NC样品含有C、N、O和Co元素,说明3个样品中均掺有N元素,N元素的掺杂能提升样品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催化反应的进行,V-Co@NC样品中N元素的摩尔分数为6.7%,远高于Co@NC样品(N摩尔分数3.48%),其相应的元素摩尔分数见表2。对Co元素的高分辨XPS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品中的Co均含有0价钴和2价钴,证明其表面均含有一定的氧化层[18-19](图2E、2F)。对Co的XPS峰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V-Co@NC中0价钴的摩尔分数(20.7%)大于Co@NC样品(8.7%)。以上结果表明,与Co@NC样品相比,碳化过程中Zn元素的挥发能在V-Co@NC样品中生成更多的微孔结构,促进Co纳米颗粒的均匀分布,使得V-Co@NC样品中的Co纳米颗粒尺寸在10 nm以下,并且V-Co@NC样品中含有更多的0价钴,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