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铁格隆南矿床的找矿地质模型》

《表1 铁格隆南矿床的找矿地质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矿床三维模型分析与深部预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期、成因类型及矿化类型的分析,并结合唐菊兴等(2014b)建立的铁格隆南铜(金)矿床的矿床模型,研究总结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斑岩成矿作用(123~119Ma):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先后发生侵位,岩浆热液出溶,并形成钾硅化和青磐岩化,后期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同时,发育细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钼矿矿化。(2)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18~117Ma):岩浆蒸汽和热液与地下水混合,形成高级泥化蚀变,叠加改造早期斑岩型蚀变。同时,发育细脉浸染状黄铁矿、硫砷铜矿、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3)火山岩覆盖保存作用(111~110Ma):矿床经历长时间剥蚀改造(7Myr)后,深部岩浆的再次活动,喷发安山岩、英安岩等火山岩,形成美日切错组地层,覆于矿区地表,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使铁格隆南铜金矿体免受大规模剥蚀(宋扬等,2017)。在矿床模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收集到的研究区的实际资料构建了铁格隆南矿床的找矿地质模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