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南方3套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对比》

《表2 中国南方3套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南方3套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CT等分析技术,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可以发现中国南方3套页岩的孔隙类型基本一致,主要储集空间为纳米—微米级有机质孔隙,亦发育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等[14-17],不同孔隙类型的发育程度、连通性、孔径有较大差异。黔南地区A井九门冲组泥页岩样品经氩离子抛光后放置到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有机质孔较发育,但连通性差,孔径较小,以小孔(孔径介于2~10 nm)、微孔(孔径小于2 nm)为主[图4(a)],与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得的孔径分布基本一致,小孔占比高达60.4%,微孔占比21.6%,中大孔(孔径大于10 nm)占比较少,合计为18%(表2);渝东南地区B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揭示有机质孔非常发育,孔径较大,部分孔径可达20~200 nm[图4(b)],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得小孔占比为42%,微孔占比为29.2%,中大孔占比为29%。湘中地区C井大隆组泥页岩样品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得的孔径整体较大,其中中孔(孔径介于10~50 nm)占比40.3%,大孔(孔径大于50 nm)占比39.6%,小孔和微孔较少,合计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