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碳基材料的评价结果[22]》

《表1 不同碳基材料的评价结果[2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2-二氯乙烷催化制氯乙烯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Mochida等和Sotowa等用多种改性的活性炭纤维作为该体系的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3-25]。首先,对比评价了3种活性炭纤维和活性炭,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温度350℃,结果见表1。无论是转化率、选择性以及稳定丙烯氰基活性炭纤维具有明显的优势。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更多的吡啶氮碱性催化中心是其优势来源。在此基础上,使用吡啶沉积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应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约50 h后丙烯氰基活性炭纤维基本完全失活,而使用2%~25%(质量分率)吡啶沉积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则均能达到更长的稳定时间。2%吡啶沉积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能维持20%的转化率达到接近380 h。吡啶沉积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的碱性四价氮为该反应的活性组分,相较丙烯氰基活性炭纤维该催化中心更易与产物氯乙烯分离,防止积碳生成而拥有较长寿命。他们就丙烯氰基活性炭纤维具体失活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24]同时引入了多种不同种类的丙烯氰基活性炭纤维进行对比研究,得到图2的反应机理推论。表面吡啶氮物种为碱性催化中心,正确的进行1,2-二氯乙烷的脱氯化氢生成氯乙烯以及氯化氢的过程。其他活性中心在发生随机的脱氯化氢反应的同时会生成聚氯乙烯。最终含氮碱中心一部分被氯化氢毒化,而另一部分被积碳物种覆盖,最终导致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