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缓冲带土壤铵态氮截留效率 (%)》

《表3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缓冲带土壤铵态氮截留效率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无机氮的去除效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相同宽度和土层不同林分密度土壤对铵态氮截留率,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400株·hm-2、1000株·hm-2和1600株·hm-2植被缓冲带不同宽度和深度土壤对铵态氮的截留效率见表3。在0—5 cm土层,1600株·hm-2、1000株·hm-2与400株·hm-2植被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的截留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400株·hm-2植被缓冲带到40 m宽度处截留率显著低于1000株·hm-2和1600株·hm-2杨树林缓冲带,平均截留率比1000株·hm-2低3.07%,而1600株·hm-2植被缓冲带截留效果最好,其到40 m宽度处平均截留率分别高于400株·hm-2和1000株·hm-2植被缓冲带6.20%和3.13%,1600株·hm-2和1000株·hm-2植被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的截留效果差异不大,这与三种密度缓冲带对径流水中铵态氮的去除率表现一致;在5—20 cm土层,400株·hm-2植被缓冲带到40 m宽度处的平均截留率最低,1000株·hm-2杨树林缓冲带平均截留率最高,且比400株·hm-2植被缓冲带高12.43%,三种不同密度的植被缓冲带土壤在5—20 cm土层对铵态氮的平均截留能力表现为1000株·hm-2>1600株·hm-2>400株·hm-2,方差分析表明,三种不同林分密度缓冲带土壤在40 m缓冲带宽度处对铵态氮的截留效果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土层,1000株·hm-2植被缓冲带到40 m宽度处截留效果最好,1000株·hm-2和400株·hm-2植被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的截留效果到40m宽度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400株·hm-2植被缓冲带截留率比1000株·hm-2缓冲带低5.77%,1000株·hm-2和1600株·hm-2植被缓冲带土壤对铵态氮的截留率无显著差异(图6),三种不同密度的植被缓冲带土壤在20—40 cm土层对铵态氮的平均截留能力表现为1000株·hm-2>1600株·hm-2>400株·hm-2。从表中可以看出,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总体都呈现出降低趋势,同时也发现由于距离施肥点较近的土壤采样点中铵态氮质量浓度低于起始采样点(0 m宽度处),所以截留率出现负值,随缓冲带加宽而截留效率升高表现为不明显。这与许多前人研究结果相似[24–25],但也有研究表明河岸缓冲带对铵态氮可以起到明显的截留作用,并且缓冲带宽度对截留效率影响很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