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碳钢、不锈钢、铜合金在微生物影响下的钝化膜与金属基体腐蚀特征Tab.2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ity and alloy substrate o

《表2 碳钢、不锈钢、铜合金在微生物影响下的钝化膜与金属基体腐蚀特征Tab.2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ity and alloy substrate o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铜合金与不锈钢都属于钝化类金属材料,微生物在其表面的生命活动会改变钝化膜的物理化学状态。微生物分泌的EPS从形态上可分为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与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TB-EPS直接包裹微生物细胞形成类似胶囊结构,LB-EPS则游离于EPS的外层,且多呈黏液状[64,65]。Bautista等[66,67]提取了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分泌的LB-EPS并贴附在铜镍合金表面,发现钝化膜厚度明显降低,认为LB-EPS能阻碍Cl-与Cu接触,从而具有抑制腐蚀的效果。但仅从EPS的角度去理解铜合金的MIC是不全面的,因为在含有微生物的介质中,生物膜状态远比均匀贴附要复杂得多。Fu等[68]发现,SRB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硫化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使钝化膜持续溶解,黑色腐蚀产物与EPS以及微生物细胞共同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特性的生物膜,这与碳钢表面生物膜的不均匀异相结构非常相似。Tuba等[69]认为,由于细菌对毒性离子(Cu2+)的天然反应,EPS的含量增多,并与大量细菌以及腐蚀产物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生物膜面积变小但更厚,可能有助于微生物抵抗铜离子毒性。Huang等[70]观察到铜合金表面的生物膜分布呈现出非连续的团聚现象,明显区别于碳钢与不锈钢表面生物膜的连续分布,这证实了Tuba与Sheng对微生物抵抗Cu毒性机制的猜测。虽然微生物分泌的EPS能与Cu发生某种络合反应,但并未形成类似于铁基金属表面上的牢固有机金属键(EPS—Fe),所以铜合金表面的生物膜更加疏松脆弱,导致钝化膜被完全破坏,直至暴露基体金属,造成局部腐蚀。表2中对比了铜合金、碳钢与不锈钢在微生物介质中的腐蚀特征,铜合金钝化膜在SRB介质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的氧化铜完全转变为Cu2S,使钝化膜失去对基体的保护能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铜合金受到的微生物腐蚀远比不锈钢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