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患者病变特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表2 患者病变特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BVS组;C:EES组;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右冠;MI:心肌梗死;UAP:不稳定型心绞痛;AP:稳定型心绞痛

其中直接观察指标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MI、靶血管心肌梗死(TV-MI)、TLR、TVR及支架内血栓(表2)。就数据分析可见,应用BVS与应用EES相比,短时间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在1年内随访中,除靶血管心肌梗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OR=1.57,95%CI:1.06~2.31,P=0.02),各项终点指标(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所有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在2~3年随访中,各项临床终点,如心肌梗死、靶血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等发生率差异日益明显,如BVS组2~3年随访中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86%,高于EES组(4.89%)、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49%,高于EES组(3.53%)、TVR发生率为9.42%,高于EES组(7.02%)、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2.58%,显著高于EES组(0.6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