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分区域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表3 分区域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一体化加剧了土地财政依赖吗——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表4同。

本文以SLM模型的运算结果为主进行分析(表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区域一体化的一次方和二次方估计系数分别为正值和负值,且均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区域一体化与土地财政依赖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根据拐点计算公式,当区域一体化指数达到0.889 6后,随着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财政依赖逐年弱化。分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区域一体化和土地财政依赖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中、下游地区区域一体化水平分别达到0.964 5和0.967 1(约在2057年和2031年),土地财政依赖将趋于收敛。而上游地区区域一体化与土地财政依赖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区域一体化水平每提高1%,土地财政依赖将在区域一体化及空间滞后效应的交叉影响下以0.603 9%的速度增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对土地依赖的带动效率伴随区域投资的饱和而递减。对经济发展较好的中游地区而言,受城市规模和土地规划的限制,基础设施将到达建造上限并进入更新改造阶段,其对土地财政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而经济欠发达的下游地区则处于区域一体化对土地财政依赖贡献率的上升期。从各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1) 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其及上、中游地区分税制改革(PPI)与土地财政依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依据估计系数的绝对值来看,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下游地区。PPI加剧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平衡,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责任。但在下游地区,PPI与土地财政依赖的联系并不显著。(2)城镇化水平(URL)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为正。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更容易获得稳定增长的税收收入,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积累意愿。而上、中游地区地价较低,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用较低。但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市化对土地财政依赖的正向效应将会呈现边际递减。(3)产业结构(IS)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系数为正,对中游地区的影响最不显著。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现阶段,工业用地出让规模对土地财政的贡献率要远高于第三产业,而上游地区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工业用地出让收入对土地财政的贡献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发展对土地收入具有时间滞后性,因此其不能在当期显著提高土地财政依赖,而可能在滞后一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地方竞争(FDI)在中游地区的影响系数为正,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下游地区的正向影响极小。这表明中游地区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地方政府关于资本要素的竞争对土地财政依赖存在较强的激励。上游地区区域一体化水平较高,传统的土地引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公共福利的竞争,土地财政依赖有所缓解。而下游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较为落后,区域竞争及招商引资机制严重缺失,其土地财政依赖几乎不受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5)市场化程度(LMD)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在各地区为正。且其影响系数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整体。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提高促使产业结构更加趋向能够产生税源和GDP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发展,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没有能够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更多表现为大规模的圈地和土地低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