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浓度的CuCl2对当归幼苗Y (Ⅱ) 、ETR、qN、qP、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的CuCl2对当归幼苗Y (Ⅱ) 、ETR、qN、qP、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Cu胁迫下基质中凹凸棒石粘土对当归幼苗的保护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当归幼苗根和叶片中的Cu含量随CuCl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性上升(表1)。由表2可知,用5mmol·L-1的CuCl2处理后,当归幼苗Y(Ⅱ)、ETR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变化;当CuCl2的浓度升高至15 mmol·L-1时,当归幼苗的Y(Ⅱ)、ETR均显著性下降,并随CuCl2浓度的升高而进一步下降。较之Y(Ⅱ)和ETR,qP和qN对于CuCl2胁迫更加敏感,与对照相比,当归幼苗随CuCl2浓度的升高,qP显著性下降,qN显著性上升(表2)。说明外源CuCl2浓度的升高不仅仅使得根细胞中Cu含量上升,且过量的Cu可以导致光合电子传递链中QB结合蛋白以及PSⅡ氧化侧或还原侧一些电子传递相关蛋白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PSⅡ电子传递的紊乱(卫丹丹,2016;Baker et al.,1988;Amina et al.,2013),最终导致叶片中Cu的积累以及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激发能捕获效率以及运行效率的下降,进而通过影响PSⅡ中电子传递体的功能而导致当归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伴随当归幼苗叶片中的Cu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叶绿素含量随之降低(表2),推测这可能是Cu取代了叶绿素中的Fe2+、Zn2+、Mg2+等离子,致使叶绿素中心离子组成发生变化而失活,从而使叶绿素含量降低(Rousos&Harrison,1987;Liu et al.,2008;彭向永和宋敏,2011;薛盈文等,2016)。由于叶绿素的含量也影响着PSⅡ的光能利用率(杨扬等,2016;冯鹏等,2016),因此,CuCl2所造成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应该是PSⅡ中电子传递体的功能改变以及叶绿素结构破坏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