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出血型RAM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治疗前后视力统计》

《表1 出血型RAM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治疗前后视力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视网膜大动脉瘤治疗的临床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RAM可分为静止型、渗出型和出血型[2]。根据出血位置,出血型RAM又可分为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界膜下出血、内界膜下出血、视网膜内出血和视网膜下出血。静止型RAM:共4例,男1例,女3例,平均68.5岁,定期复查FFA、OCT及眼底检查,观察随诊。渗出型RAM:共7例,平均69.3岁,病变未累及黄斑区者3例,均为女性患者,门诊随诊观察病情变化。4例病变累及黄斑区者,男2例,女2例,均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采用532nm倍频激光直接光凝瘤体,光斑直径200μm,曝光时间300ms,功率150~250mW,至瘤体呈浅灰白色,光斑等级为2级光凝斑。其中2例患者合并黄斑区水肿,行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治疗。3mo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FFA及OCT变化,检查瘤体萎缩及视网膜渗出情况。出血型RAM: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见表1。对玻璃体积血不严重,能窥清眼底,出血位于视网膜前的患者,选择532nm激光直接光凝瘤体,方法同前,合并血肿且病程不超过3wk者采用532nm激光玻璃体后皮质切开引流,位置选在出血的下方,通过血红蛋白对绿激光的过强吸收作用,使光凝部位发生爆破,从而将积血从玻璃体后界膜击穿处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