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闽楠幼苗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表4 闽楠幼苗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检验显著水平P<0.05,**表示检验显著水平为P<0.01

基于苗期的生长性状数据对闽楠不同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图1),可以把闽楠12个种源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广西富川单独为Ⅰ类;贵州从江、贵州思南和广西资源聚为Ⅱ类;湖南祁阳、福建建瓯、广西全州、福建延平、湖北来凤、江西井冈山、江西上犹为Ⅲ类;湖南沅陵为Ⅳ类。对4个类别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进行分析(表6)结果表明,各类别的差异较明显,Ⅰ、Ⅱ类种源生长表现较好,可分别定为优、良种源,Ⅲ、Ⅳ类别种源生长较差,生长量明显低于总体平均生长量,分别定为中、差种源。优、良种源分布在广西、贵州两个省份,均处于我国西南地区。从表5可看出,这4个种源的苗高、地径等指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水平,Ⅰ、Ⅱ类种源苗高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6.48%、21.61%,地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3.48%、19.80%,生长优势明显,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优良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