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研究区长7砂岩孔隙类型特征》

《表4 研究区长7砂岩孔隙类型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铸体薄片的镜下鉴定,可以观察到砂岩的主要可见孔隙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碳酸盐、沸石、杂基溶孔)、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和其他孔(晶间孔、铸模孔、微裂缝等)组成[15-17]。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孔隙的研究统计,粒间孔的分布频率仅53.8%,平均约为0.92%;粒内溶孔的分布频率近70%,平均为1.25%(表4)。浊沸石、碳酸盐及杂基等粒间溶孔极少。粒间孔孔径较大,直径一般为10~50\""m,连通性好,在各个目的层段均发育粒间孔,但分布很不均一,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研究区的粒间孔主要发育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残余粒间孔,它是原生孔隙在成岩演化中被压实或充填形成的孔隙;另一种为溶蚀扩大粒间孔,是颗粒边缘或颗粒之间胶结物溶蚀再生的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