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鄂东矿集区钨矿床特征对比》

《表3 鄂东矿集区钨矿床特征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中钨矿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次对前人的获得的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Wang et al.,2004),利用CIPW标准矿物计算方法得到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的分异指数(DI)变化范围较小,为70~74(表3),表明该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尽管地表露天采坑样品和-50m深度样品也有白钨矿化(如ZK0901,梁学堂等,2012),但大部分白钨矿矿体产出深度较深(多在孔深550m以下,图2),主要产出于岩体上部旁侧局部产状变化较大的部位,而铜钼矿体大都产于相对较浅的部位.因此,铜山口矿床中的钨和铜矿化是同一岩浆-热液事件不同阶段的产物,且矿床中的钨矿体的赋存位置相比铜矿化更深.符合前人对于矽卡岩型钨矿与矽卡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对比研究结果———成矿岩体在很多性质上类似,但结构和全岩成分显示与矽卡岩型钨矿有关岩体的分异程度相对更高,且侵位深度相对更深(Newberry and Swans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