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PLS-SEM模型的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旋转因子结果,人口密度与地水配适度在东部与中部数据中均为正向,在西部数据中分别为反向与正向,在东北部数据中均为反向。

我国农村分布较广,区域间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衡量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适用规模[12],本文根据经济区域分类法将全国30个省市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区域。根据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可比性原则,结合DPSR分析框架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压力、状态以及响应,二级指标共11个。其中:人口密度用农村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和与村庄用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人口非农化率用乡村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与个体经营者人数与农村总人数的比值表示;地水适配度用农业用水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值表示。绿色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