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本研究确定的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表6 本研究确定的祁连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5年11月23日祁连5.2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Gpat为广义极性振幅技术

图6展示了祁连5.2级地震的反演结果。观测资料和合成资料的相关系数约为99%,震源机制类型是以走滑为主兼具一定的逆冲分量。哈佛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给出的最佳双力偶解则为近纯走滑型,二者总体相似、但细节上存在差别(表6)。胡幸平等[25]研究发现,由P波初动方法和哈佛大学给出的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虽然总体相似,但存在细节的差别。初动—振幅类方法反映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式,而哈佛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给出的最佳双力偶解代表了整个地震破裂过程的平均,二者的总体性质是一致的,但并不会完全相同,这种差别是由观测资料和计算方法不同引起的。此外,李强等[2]和杨丽萍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托莱山断裂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分量。因此,由广义振幅技术获得的震源机制反映了祁连5.2级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式,同样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