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震源参数对比:基于恢复地震数据获取震级、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的评价——以2013年四川芦山M_W6.6地震为例》

《表4 震源参数对比:基于恢复地震数据获取震级、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的评价——以2013年四川芦山M_W6.6地震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恢复地震数据获取震级、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的评价——以2013年四川芦山M_W6.6地震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比较以及7个区域台站的分布如图6所示,主要震源参数的比较如表4所示,波形拟合如图7—9所示.结果显示两者滑动量较大的区域,位置较为一致,位于深度约6km至21km,震中两侧10km范围内.本文得到的主要震源破裂过程参数(如破裂速度2.1km·s-1,平均滑动量0.4m等)和Hao等(2013)得到的结果都十分接近,验证了恢复数据的可用性,而直接使用限幅数据做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得到的结果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图6).也可以注意到,恢复后数据得到的破裂过程,细节上与Hao等(2013)的结果存在一些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数据集不同所造成的.Hao等(2013)使用更多且更近的波形数据,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细节信息;本文所用台站的震中距多在100km左右,且有四个台站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图6),由于受到盆地复杂三维结构的影响,地震波形复杂,难以很好地拟合(图9).盆地里的台站波形拟合较差与Hao等(2013)的结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