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聚集度的回归模型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indexed for Aromia bungii larvae

《表3 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聚集度的回归模型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indexed for Aromia bungii larva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1R和22R分别为Toylar回归模型和Iwao m*–m回归模型拟合系数;“*”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

利用Toylar冥法则和Iwao m*–m回归分析法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Toylar回归模型表明,lga=0.283>0,b=1.112>1,1R2=0.787;Iwao m*–m回归模型结果表明,α=0.686>0,β=1.372>1,2R2=0.542。2种回归模型均显示,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现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在不同树龄桃园中,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差异:无论Toylar冥法则,还是Iwao m*–m回归分析法检测结果,都表明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呈现聚集分布。Toylar回归模型显示,随着树龄的增加,桃红颈天牛聚集度对密度的依赖程度呈逐渐增强趋势;Iwao m*–m回归模型显示,桃红颈天牛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年生桃园,基本趋向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之间;17年生桃园天牛基本呈现均匀分布,且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只是此时构建的2个模型拟合系数效果较差(1R2=0.432、2R2=0.310),说明17年生桃园不同林分中桃红颈天牛聚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9~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现聚集分布,但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且个体之间呈现相互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