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灾难类型体系:百济亡国前的灾异现象》

《表1 灾难类型体系:百济亡国前的灾异现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百济亡国前的灾异现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罗桂敏:《灾异与秩序———〈汉书·五行志〉研究》,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第87页。

中国的“灾异观”由来而久,几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当然,它们更多的与原始信仰和巫蛊等祭祀行为联系在一起,在《左传》、《春秋》和《公羊传》等早期史料中皆有记载。到了汉代“灾异观”开始带有新的理论色彩。首先是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做了《灾异之记》的尝试,但因此获罪,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儒生们“遂不敢复言灾异”;(1)后来又有夏侯始昌述作《洪范五行传》,刘向撰著《洪范五行传论》,“这是历史上第一条灾异记事和灾异理论的集成,也是灾异论儒学传统构建完成的标志”;(2)后来刘歆在刘向死后又对《洪范五行论》做了补充和修改,刘歆既是刘向的儿子也是刘向的助手,他的许多观点和刘向的观点不同,在刘向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化改善,逻辑推理更符合实际,淡化了刘向过强的政治色彩,学术性更强。在此之后最为重要的是《汉书·五行志》,《汉书·五行志》将灾异和五行联系在一起。古代人认为五行是对天地万物的总括,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灾异自然而然地与五行结构产生了内在联系。罗桂敏根据《汉书·五行志》中的内容和理念,制定了一个灾难类型体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