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于表面内聚力行为参数Table 2 Surface-based cohesive behavior properties》

《表2 基于表面内聚力行为参数Table 2 Surface-based cohesive behavior properti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速冲击时冲击角度和摩擦对玻纤增强铝板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表面接触行为的内聚力模型与传统的内聚力模型有完全一样的力学模型[17-18]。因为该方法可以像内聚力单元法那样分析界面层之间的损伤,并且由于没有内聚力单元法那样的薄单元的存在,将层与层之间的损伤定义为符合内聚力牵引分离模型。本文中使用的是最大应变准则和指数损伤模型[19]。该模型与童谷生[20-21]修正的几种界面粘结强度模型相比,能够较好的考虑到几种界面损伤的情况。所以该模型在分析GLARE层板抗冲击分析时能够较好的避免内聚力单元法中经常碰到的内聚力单元变形过度而计算不收敛的问题。其模型参数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