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环状断裂带地热水点放射性含量对比表》

《表3 环状断裂带地热水点放射性含量对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赣南东部地热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 放射性元素衰变。区内大部分地热水点周边均有岩浆岩,其地热成因与岩浆岩关系较大。岩浆岩一般含有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衰变为一自然放热过程(伯慧等,2015)。由于放射性元素的不断衰变,放热过程的持续进行,并逐步积累,遇有断裂构造和裂隙中的地下水,即可不断对其进行加温,使常温地下水变为地下热水。同时出露于武夷山环状构造上的咸水村地热水及赤沙堆地热水点,前者出露于花岗岩区,后者出露于变质岩区,因此前者水温比后者高了15℃,从两个地热水点的放射性元素分析结果,咸水村的放射性元素比赤沙堆高,同时水温也高;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地热水温度的升高,地热水中铀、镭、氡的含量也升高,呈正比关系,说明水温与放射性元素有关,并存在正相关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