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1年8月底栖动物生物量统计》

《表4 2011年8月底栖动物生物量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唐山湾三岛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海洋环境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 0 1 1年8月,底栖生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385~65.651)g/m2之间。该海域生物量组成中以软体动物类为主,占总生物量的75%;其次是环节动物,占总生物量的22%;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变化范围在(10~440)个/m2之间,平面分布基本呈现东部海域较高的趋势。密度组成以软体动物最多,占总密度的79%;其次是环节动物,占总密度的16%。2011年10月,底栖生物量变化范围在(1.258~286)g/m2之间。该海域生物量组成中以软体动物类为主,占总生物量的98.96%;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变化范围在(20~490)个/m2之间,平面分布基本呈现东部海域较高的趋势。密度组成以软体动物最多,占总密度的86%;其次是环节动物,占总密度的11%。2012年6月,底栖生物个体数量变化范围在40~1 720个/m2之间,平均值为487.5个/m2。从底栖生物密度分布看,最高值出现在S4号站,最低值出现在S8、S10、S10号站。生物量变化范围在1.138~611.48 g/m2之间,平均值为256.854 g/m2,其中,S4号站生物量最高,S8号站生物量最低。2012年11月,底栖生物个体数量变化范围在10~2 230个/m2之间,平均值为520个/m2。从底栖生物密度分布看,最高值出现在S1号站,最低值出现在S4、S10号站。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54~1197 g/m2之间,平均值为263.7 g/m2,其中,S1号站生物量最高,S10号站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总体水平偏低,底栖生物种间个体数分布不均匀,优势种较突出(表4至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