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增长指数及其分解结果》

《表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增长指数及其分解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测算与评价——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BItech、BIpech、BIsech、BIm分别表示其变异系数。对于变量X,BX=(标准偏差/平均值)×100%。

利用DEAP2.1软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全国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TFP增长指数及其构成,经过算术平均得出了全国层面的结果。此外,本文还利用变异系数法,对TFP增长指数及其构成的内部差距状况进行考察。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可知:1)2001—200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TFP整体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3.4%。除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外,其余年份战略新兴产业TFP增长指数均大于1,其中TFP增长率在2003年达最高值34.4%。具体来说,2001—2004年战略新兴产业TFP增长指数由0.876上升至1.344,之后经过连续两年下降后达到2006年的1.114,之后一段时间大体上呈“上下交替”式的波动趋势。这也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2)从TFP增长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技术进步对TFP增长指数的贡献最大,其年平均值达到1.132,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其次,其年平均值为1.047,规模效率指数最低,其年平均值仅为1.011,这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规模效率的支撑作用不强。实际上,规模效率增长缓慢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中的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集中体现。可见,如何避免各省份之间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有效优化投资结构,是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经济问题的关键,也是接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增加的主要着力点。3)2001—2015年间,TFP增长指数的变异系数从0.628动态波动至0.304,其中2004年达到最大值,为0.732,2010年达到最小值,为0.223,整体上TFP增长指数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表明不同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TFP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收敛特征明显。4)TFP增长指数3部分构成的内部差距也大体上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但是技术进步指数的内部差距要依次小于规模效率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三者的变异系数年均值分别为0.234,0.237和0.378。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东部优先”战略,之后又依次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均衡发展战略,东部省份对口帮扶西部省份,中部、西部和东北有效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溢出。因此,不同省份在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