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五山东新泰周家庄墓地出土铜剑的成分与形制关系》

《表五山东新泰周家庄墓地出土铜剑的成分与形制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东滕州薛国故城出土部分青铜器的时代及科学分析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吴越生产的铜剑在海岱地区分布广泛。有铭吴越剑中,邹城朱山庄的“工吴王夫差”剑为圆茎有首剑[22],新泰周家庄M11的“工吴王姑发者反之子通”剑及沂水略疃“工吴王”剑则为扁茎无首剑[23],且两类剑自铭相同,可知吴越剑不仅限于常见的圆茎双箍有格有首剑。山西侯马白店铸铜作坊出土了圆茎有箍、带“凹”形格的剑模,则战国时期此类剑在吴越以外的地区亦能铸造[24]。仅通过单一形制,未必能够将中原、海岱各地铸造的铜剑与吴越剑准确分开;判断铜剑的产源时,合金成分等技术因素也应纳入考虑范畴。毛波指出,早期部分吴越系铜剑的锡含量并不高,如浙江长兴1、2号剑受应力甚至可以弯折而不脆裂,表明质地较软,锡含量偏低[25]。肖梦龙也认为吴越系铜剑应用高锡的合金配比仅是春秋中晚期的技术特征[26]。与吴越剑的研究工作相比,海岱地区东周铜剑的类别和来源更为复杂,综合研究却相对匮乏。各类型青铜剑的合金技术特征,若经梳理细化,应当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