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新加坡华人家庭三十年(1980至2010年)语言使用情况变迁》

《表2 新加坡华人家庭三十年(1980至2010年)语言使用情况变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之博弈:观察新、马两国华语与方言地位和现状的一个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这指的是新加坡英语和华语两种语言所经历的动态变化。前一种表述意味着华社华语盛行,而各地方言式微。后一种表述意味着华社操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华语萎缩。这种社会语言生态的改观,是靠自上而下的国家力量达致的,尤其跟当地政府开展的讲华语运动、讲正确英语运动有关系。1979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发起“讲华语运动”;2000年,新加坡时任总理吴作栋在全国发起“讲正确英语运动”。根据史料记载,新加坡华语及方言的盛衰,基本上是以1979年开始的讲华语运动和1980年关闭华校为分水岭的(柯木林,2015)。讲华语运动之前,南方的闽、粤、客家方言是家庭主导性交际语言,后来随着政府提倡讲华语(普通话)、去方言,华语逐渐替代方言,成为家庭主导性交际工具。当时开展的讲华语运动大大提升了华语的地位,不过也挤压了汉语方言的生存空间。当时流行的口号是“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华人讲华语,合情又合理”,甚至出现了其他更为激进的说法。而官方与行政使用的英语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到2004年英语成为家庭主导性语言,首次超越华语的地位。新加坡开展的讲华语运动导致华人家庭用语出现较大变化,华语、方言、英语出现角色转换,请参见表2(柯木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