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浮游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表2.浮游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洪潮江水库浮游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 A分析表明,洪潮江水库9个采样点可以被分为3组,分别是上游的US组(S1,S3),中游的MS组(S2,S4,S6),以及下游的DS组(S5,S7,S8,S9)。第一轴解释了43.49%的群落变异,第二轴解释了23.86%的群落变异,排序图能反映大部分的群落变异信息。第一轴主要呈现洪潮江浮游细菌群落沿上下游变化的趋势(图3)。per MANOVA检验显示,各组差异显著(F=4.6213;R2=0.6064;P=0.0010)。对三组样本差异的细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US与MS差异细菌有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Patescibacteria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Patescibacteria门在MS组均显著高于US组;US与DS差异细菌有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在DS组中显著低于US组,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DS组中显著高于US组;DS与MS差异细菌有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在DS组中显著低于MS组(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