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塔西南坳陷下白垩统分区展布特征》

《表1 塔西南坳陷下白垩统分区展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下白垩统沉积相与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塔西南坳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存在4个地层分区,分别是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图2,表1)。其中,柯东构造带残余分布面积最大,可达4 500 km2,其次为喀什北缘和棋北构造带,而乌泊尔构造带面积最小,仅为1 800 km2。区域上,下白垩统主体厚度变化较大,从200~1 200 m不等,整体表现为从造山带向盆地内部逐渐减薄尖灭,在露头区与下覆侏罗系呈整合接触,而井下则超覆沉积在二叠系和前寒武系古隆起之上,地震剖面上呈古近系底部强反射下强波阻抗、连续—弱连续、平行反射特征,延伸距离在20~60 km不等(图3)。值得注意的是,受昆仑山造山带持续隆升和帕米尔构造楔向东突进影响,棋北构造带北部形成厚度集中的残余地层前锋带,边界断层以北古近系直接覆盖在泥盆系之上,改变了以往下白垩统沿昆仑山前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图3(c)][6-7,9-10]。因此,受原始构造—沉积充填控制和新生代弱构造改造影响,柯东构造带和喀什北缘属于下白垩统优势分布区域,表现为现今残余面积大,东西向厚度稳定,南北向延伸距离远,以厚层砂岩和泥岩充填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