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评价指标统计值:中试尺度下可渗透反应墙位置优化模拟——以铬污染地下水场地为例》

《表3 评价指标统计值:中试尺度下可渗透反应墙位置优化模拟——以铬污染地下水场地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试尺度下可渗透反应墙位置优化模拟——以铬污染地下水场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种布设方案求取的评价指标值见表2。理论上,墙体捕获区宽度越大,粒子滞留时间越长,处理的污染物越多,则为最优方案。但实际上墙体捕获区宽度与滞留时间一般成反比[13],原因为反应材料渗透系数增大,墙体捕获区宽度增大,粒子在墙体内部的滞留时间相对减小。因而方案筛选时,首先需要满足污染物在墙体内的滞留时间,若滞留时间不能保证,即使墙体能够截获整个污染羽,污染物也不能达到有效去除。室内柱实验求得Cr6+初始浓度250 mg/L、进水流速0.3 m/d条件下,满足滞留时间大于0.5 d,污染物去除率可高达99%。4种方案计算的滞留时间4.0~4.2 d,均可满足Cr6+与反应材料充分反应。若修复目标侧重墙体运行期间截获的污染羽范围,即捕获区宽度,由表2可知方案1在4种方案中较优;若修复目标侧重墙体对Cr6+的处理能力,即Cr6+通量,由表2可知方案2在4种方案中较优。为确定最终布设方案,统计各评价指标平均值与变异系数,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捕获区宽度、滞留时间平均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变异系数小于2%,是因为场地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等参数相差不大,水流模型求解结果相似;墙体Cr6+通量变异系数高达76.32%,是因为通过墙体的水流通量相差不大,但Cr6+浓度分布极不均匀,故Cr6+通量相差悬殊。因此在做方案筛选时,墙体Cr6+通量的权重应大于捕获区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