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收获指数》

《表3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收获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春玉米耗水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下同。

不同灌溉方式、灌溉水平及二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玉米籽粒产量(P<0.05)(表3)。在同一灌溉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加;不同灌溉方式之间比较发现,控制土壤基质势下限-10 k Pa的滴灌高水处理(DI-H)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年平均值达到16.0 t/hm2;而最小产量同样出自滴灌处理,为控制下限-50 k Pa的滴灌低水处理,3年平均籽粒产量仅为10.6t/hm2。沟灌高、中、低3个灌水处理3年平均籽粒产量分别为14.4、13.3、11.4 t/hm2,而作为对照的畦灌处理,3年平均籽粒产量为13.2 t/hm2。年际之间比较发现,畦灌和沟灌处理在降雨较少的2017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均低于其他2年,而滴灌下产量并没有明显降低,这说明滴灌灌溉方式更加有利于在干旱年保持较高的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