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佛山市1991年不同基塘类型经济效益比较》

《表1 佛山市1991年不同基塘类型经济效益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佛山市基塘农业发展过程及原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自佛山市环保监测站(1991年)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农业改革方面艰难前行,“三农综合症”使得国家农业发展处于停滞阶段(1988—1998年)。而这段时间,国际上许多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加上地方政府推行兴办工业园招商引资的政策,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并又大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又由于在市场经济机制下,集体统一经营模式转向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使得农业生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基面的重要性由于经济收益下降而下降,而鱼塘的重要性由于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水多基少”成为了该阶段最显著的特征。以1991年为例(见表1),基面越少,净产值反而越高,可知渔业比种植业的经济效益高得多。于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佛山市桑基鱼塘基本消失,饲料取代“蚕沙”,基与塘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出现了“基水分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