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低碳效率值和无效率分解的时空演进》

《表2 低碳效率值和无效率分解的时空演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低碳技术效率、技术差距与低碳化进程研究——基于MinDS-Luenberger方法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表述简洁,表中“第一时期”指2000-2005年,“第二时期”指2006-2010年,“第三时期”指2011-2017年;表中括号中数值为各要素无效率的百分比,如全国第一时期投入无效率的比例为[0.073/(0.073+0.033+0.042)]×100%=49.3%。

低碳效率值ρ反映了各省与生产边界的相对值,就ρ的全国均值来看(见表2),2000-2017年该指标为0.839,就时间演进而言,第一时期(时期划分见表2注)ρ均值最高(0.899),而后两个时期,该指标先降至0.806,后又回升至0.825。对低碳无效率的因素分解后发现,2000-2017年投入、Y与C的无效率分别贡献了无效率的26.3%、31.5%和42.3%,说明碳排放是引起低碳无效率的主因。要实现低碳完全有效率,需要降低8.2%的投入和13.3%的碳排放,并提高9.9%的Y即可实现。从时间演进来看,在第一时期,投入无效率贡献了49.3%,是低碳无效率的主因;但第二个时期,C的无效率贡献率涨至47.5%,说明2006年后全国碳排放增速过快,导致了低碳效率值的下降,并且影响延续至第三时期。这也印证了经济由污染损耗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