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生长第2年(2017年)混播草地0~5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

《表2 生长第2年(2017年)混播草地0~5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原混播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牧草类别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从表2可以看出,混播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根粗影响不大,不同混播比例下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建植生长第2年(2017年),根系干重随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比例下降而逐渐降低,H1显著高于H2、H3和H4(P<0.05);H2紫花苜蓿根系干重占二者根系总干重中的比值低于其在混播中占比70%,H3、H4高于其在混播中占比50%和30%;红豆草根系干重H5最高,显著高于H2、H3和H4(P<0.05),H2红豆草根系干重占二者根系总干重中的比值高于其在混播中占比30%,H3、H4低于其在混播中占比50%和70%。根系干鲜比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瘤重H2最高,H4次之,H2显著高于H1和H3(P<0.05);红豆草根瘤重量随着混播组合中红豆草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整体来看,红豆草根瘤重量大于紫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