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五峰-龙马溪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表2 五峰-龙马溪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黔西北燕子口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源岩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实验分析,燕子口下水剖面五峰-龙马溪组下段TOC平均值为2.56%,显示出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表2)。根据高成熟地区海相烃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戴鸿鸣等,2008),其烃源岩级别高,具有相对较好的生烃能力。但是,TOC纵向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底部富笔石页岩段TOC集中在2%~5%之间,而龙马溪组由下至上TOC呈现出逐渐变小的趋势,由底部的5.2%(XS10)减小至0.38%(XS28),与野外观察到的岩石颜色逐渐变浅的特征相吻合。TOC的这种纵向变化与总有机硫以及干酪根的富集程度相一致(图7)。总体上,具备良好生烃潜力(TOC大于2%)的黑色页岩主要分布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的中下部地层(图7),属于好的烃源岩。同处黔北斜坡的习水吼滩剖面以及丁山1井的有机质丰度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余川,2012),而位于黔中地区的习页1井和桐页1井的高TOC也主要集中在龙马溪组下段,如习页1井在井深630~650 m之间的TOC平均值为3.84%,而在小于630米的上部地层其TOC均小于1%(薛志鹏,2016)。区域上TOC的这种纵向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龙马溪组早期为低能的强还原环境,而随着海平面的有所下降,龙马溪晚期沉积环境也逐渐趋于氧化(戎嘉余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