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孔隙结构表征参数》

《表4 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孔隙结构表征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沉积环境对页岩孔隙的控制作用——以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液氮温度下,流经页岩的氮气被吸附饱和,在温度上升并逐渐回到室温的过程中,被吸附的氮气开始脱离页岩孔隙的外围,出现脱附现象[6]。依据国标GB/T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29],采用BET方程计算孔隙比表面积,在相对压力为0.05~0.35时通过作BET图求得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28]。由于氮气吸附量与页岩孔径大小有关,因此可采用BJH法测定并计算出孔体积和孔径分布,平均孔径则由相对压力约为0.993时的氮气吸附量计算获得。通过测试、计算发现:3口井五峰组下段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介于5.2~23.2m2/g、0.004~0.022cm3/g、2.3~3.8nm之间;观音桥段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介于0.8~3.9m2/g、0.015~0.035cm3/g、5.2~20.7nm之间;龙马溪组下段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介于4.4~19.9m2/g、0.006~0.024cm3/g、2.1~3.9nm之间(表4)。五峰组下段和龙马溪组下段在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上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观音桥段孔隙比表面积小于五峰组下段和龙马溪组下段,而孔体积和平均孔径明显高于五峰组下段和龙马溪组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