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供试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4 供试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性状的相互关系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2年变化范围为6.80~10.28 t hm–2,平均产量为8.50 t hm–2,平均收获指数为0.47。穗粒数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年均超过了10%。简单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5)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而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制约作用。从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看,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明显大于他们的间接通径系数,说明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能够促进产量增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结实率则表现出与穗粒数、千粒重相反的规律,基本上以间接通径系数较大,因此与产量呈现出不相关甚至负相关。决策系数越大,说明自变量对响应变量的增进作用越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决策系数最大的为千粒重,最小的是有效穗数,2年规律一致,说明增加千粒重能够较小的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素,从而促进产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