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NASICON结构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表1 NASICON结构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NASICON型结构的超离子导电微晶玻璃主要为含锂或钠的微晶玻璃化合物。Fu[21,2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可结晶化的磷酸钛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成功合成了NASICON型的微晶玻璃电解质。其中,导电晶相Li1+x Alx Ti2-x(PO4)3在室温下的电导率为1.3×10-3S/cm,与导电性能优异的Li3N相当。当结构中的Ti4+(离子半径0.0605 nm)被较低价态的Al3+(离子半径0.0535 nm)取代时,为维持电荷平衡,将引入更多的Li+,并导致晶胞体积减小,其晶胞参数首先沿着c轴的方向收缩[23],形成更有利于离子迁移的晶体结构,使得离子传导效率有所提升。类似的掺杂效果同样在Ga3+、Sc3+、Y3+引入的NASICON体系中呈现[24,25]。这种NASICON结构的固溶体可允许的组成范围较广,因此,微晶玻璃方法已应用于众多前驱体玻璃体系,此类材料可分为锂离子导电型和钠离子导电型。两种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如表1所示,相较于锂离子导电的微晶玻璃电解质,钠离子导电体系的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其中温(300℃)条件下对应的玻璃的电导率为10-3 S/cm-10-4S/cm,鉴于其资源存储以及原料成本方面的优势,这种钠离子导电的微晶玻璃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通过合适离子的掺杂或者制备条件的改善获得性能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