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LAD=左心房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IVS=室间隔厚度,LVPWT=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a为t值

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脂代谢紊乱发生率、吸烟史、LVEDD、LVESD、IVS、LVPWT、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及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年龄和LAD大于非房颤组,脑血管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中重度左房室瓣反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心率≥100次/min、LVEF<40%者所占比例高于非房颤组,Killip分级劣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NOAF作为因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LAD>40 mm、收缩压<100 mm Hg、Killip分级≥2级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