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4 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

《附表4 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1%与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总的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的根本原因是非农部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只要两部门的生产率差异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就业的内在动力就存在。目前,中国非农部门生产率依旧大于农业部门,故非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力”仍然存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总就业人口为77451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1919万人,占比28.3%。相比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2015年农业就业人员为265.9463万人,占比1.65%;相比亚洲其他高水平发展国家,以韩国为例,2015年农业从业138.2523万人,占比5.13%。比较可见,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依旧较高,劳动力存在继续转移的空间。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城镇化,通过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数量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劳动力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