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中不同要素技术替代弹性情况》

《表6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中不同要素技术替代弹性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要素禀赋变化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路径的解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由作者计算可得。

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2000)提出的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指明了方向。本文沿袭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2000)的研究,但并没有采用以往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二级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测算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弹性存在着差异,CES生产函数具有较强的设定约束性。根据郝枫(2015)的研究,多要素生产函数中要素技术替代弹性大于0表示要素之间是替代关系,小于0则表示是互补关系。本文依据(7)式和(8)式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弹性:机械—劳动力、化肥—土地、机械—化肥、化肥—劳动力和农药—劳动力。前两种替代关系是经典性的,不用过多解释。机械对化肥的替代主要体现在一些机械措施能够起到保水、保肥和节约肥料使用的作用,相当于对化肥的替代;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主要体现在化肥的使用节约了堆积、运输、施用农家肥的劳动力;农药对劳动力的替代主要体现在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施用节约了劳动力投入。由于农药投入数据国家统计局从1991年开始统计,本文从1991年开始计算农药对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与(6)式相似,本文首先对超越生产函数进行模型设定检验,通过对所有交互项和平方项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发现(p=0.000),通过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进一步结合(17)式计算结果如表6、图7所示。必须说明的是,表6、图7中“机械—劳动力”、“化肥—土地”、“机械—化肥”、“化肥—劳动力”数据是用一个模型计算出来的,加入农药数据后的计算当然包括前述所有5种替代关系,但为了不同年份的可比性,只取“农药—劳动力”一组数据,另外4组数据舍弃掉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不影响对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