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茎秆损伤试验结果:基于鲟鱼头部曲线的植保分禾吊杆组合装置设计与试验》

《表1 茎秆损伤试验结果:基于鲟鱼头部曲线的植保分禾吊杆组合装置设计与试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鲟鱼头部曲线的植保分禾吊杆组合装置设计与试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式(27)及分禾装置作业原理可知,从提高茎秆直接受药效果角度出发,应使ym尽可能大。但由式(18)、(23)可知,为使ym增大,须大幅增加分禾叶片作用扰动深度b,因此可能导致茎叶脱落进而影响块茎生长,严重甚至造成茎秆折断。同时当ym过大时,会导致茎秆经分禾叶片作用后振动加剧,进而影响茎秆最终着药量。为探究造成茎叶脱落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相关前期田间试验。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种植基地进行,试验地为东北大垄马铃薯种植地,垄距800 mm,垄顶宽400 mm,垄体高250 mm,品种为克新13,对200株马铃薯茎秆测量得知,马铃薯茎秆平均高度为820 mm,匍匐茎数平均每株11棵,植株平均生长倾斜角约为37°。由于试验设备搭载课题组研发的变量施药系统,因此参考国家标准[31],行进车速为5.4~9 km/h,为避免速度过大造成茎秆损伤进而影响分禾叶片尾端间距尺寸确定,试验时尽量控制行进车速为5.4 km/h,为避免多次加工分禾叶片,通过调节快速连接机构实现分禾装置沿喷雾机桁架方向上的平移,以代替不同分禾叶片作用扰动深度对茎秆损伤的影响。参考市面上现有分禾装置结构参数,首先使分禾装置的一侧分禾叶片尾端与作物垄沟中线相距100 mm,考虑到作物生长性状,机组每行进10 m将分禾器沿喷雾机桁架方向移20 mm,试验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并记录,以此探究避免造成茎秆损伤的合理分禾叶片宽度。试验过程如图9所示,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