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黄河岛耕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2 黄河岛耕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三角洲盐碱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以黄河岛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耕地开发和环境保护需求,参考相关文献[14,15],考虑黄河岛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盐碱地,从土壤、植被、区位、生产条件四个方面共选取4个一级因子,下设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表2)。土壤条件包括有机质、容重、p H、全盐4个指标,有机质表征土壤肥力高低,容重反映土壤结构性,p H、全盐反映盐碱地限制农业生产的程度大小。生产条件选取与水库距离、与沟渠距离、与道路距离3个指标,以表征农业生产的便利程度,位于入岛口处的水库是岛上唯一的淡水资源,距水库距离体现获取灌溉水资源的便利程度;黄河岛为盐碱地,沟渠有排盐碱作用,因此与沟渠的距离表示农田灌排水及排盐碱的优越程度;与道路距离则体现生产运输的便利性。植被条件选择NDVI和土地覆被类型,反映研究区生物量和土地利用状况,可表征研究区的生态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区位条件以距入岛口的距离体现到田地耕作、农产品对外运输的便利程度,研究区河流为咸水河,对农业生产具有负向作用,以河流到耕地的距离表示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