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卡脖子”技术评估指标体系》

《表1“卡脖子”技术评估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十四五”时期“卡脖子”技术的破解:识别框架、战略转向与突破路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更为关键的是,“卡脖子”技术在一国产业发展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面向“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必须基于全新的内生自主能力建设的战略视野,推动微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般性核心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学习、消化吸收等多种手段实现技术的“非对称赶超”。长期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在出口导向型的开放型经济制度安排下,一味地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而非技术驱动市场版图的扩张模式试图实现技术突破,结果导致本土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循环主导下基于外资引进的开放战略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实现了技术的反哺效应,占据了国内众多高端价值链、创新链中的核心环节,挤压了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与提升所需要的市场空间[9]。长期依赖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体系下的跨国“开放式”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战略,引致内循环体系下的内生式自主创新能力缺失,制约了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核心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因此,破解“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创新战略抉择是将全面自主创新战略摆在各类创新战略视野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全面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依然需要从政府与市场主体两个层面予以双轮驱动[10],尤其是“卡脖子”问题的攻克离不开完备的基础研究能力。就政府层面而言,全面自主创新战略引领主要体现为政府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与投入。2018年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但是其总额仍然只占R&D费用的5.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此,一方面,在基础研究领域,政府需持续扮演“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保障“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研究知识和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通过制定一系列面向本土创新机构、创新群体的“强基计划”,强化基础研究知识的“国家队”建设,以面向各类产业的“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的国家创新中心、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共性知识供给主体,支持“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共性应用技术供给,并构建有效激励和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实施全面自主创新的外部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微观市场主体要摆脱过去技术能力外生培养与建构式的创新战略,坚持在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平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自主性)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开放性)的动态平衡,以全新的平衡式自主创新战略而非单一基于开放环境下的非对称创新赶超战略来培育内生式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