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IARC 2012年技术报告通风限值》

《表1 PIARC 2012年技术报告通风限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口文明东越江通道通风系统设计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的控制越来越严格,管理也日臻完善,车辆的车况和排放标准均有所改善[2]。早在1994~1996年期间,我国有关单位就对G85渝昆高速公路重庆中山隧道进行了大量现场实测。实测时,专门组成了交通量与车型组合完全符合原设计条件的车队,进行通风实效的检验。在中梁山左线上坡隧道风机全部运行时,所测CO浓度平均值仅为42 ppm(单向交通)与68 ppm(双向交通)。2010年,中梁山隧道单洞设计高峰小时交流量较大,且出现经常性的交通拥堵。有关单位再次对该隧道进行了洞内运营环境实测,上坡隧道在正常交通、并不开启任何风机情况下,洞内CO浓度仅为11.3~40 ppm[3]。可见即便车辆尾排控制一般的山岭隧道CO浓度也远低于150 ppm。另外,有科研项目组对上海市运行的隧道进行调研的情况表明:尽管多数隧道高峰时期的交通量达设计上限值,车速不足设计速度的50%,但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并不高。2006年延安东路隧道高峰期实测CO浓度不超过30 ppm,2013年上中路隧道、复兴中路隧道高峰期隧道内记录的CO最高浓度不超过15 ppm,外滩通道CO最高浓度约35 ppm,所有市区内隧道运营中均未发生过CO或能见度超标触发风机开启的情况。从而证明,实际隧道运行时的通风污染物浓度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规定的CO正常150 ppm、阻滞200 ppm均相距较大。世界道路协会(PIARC)在2004年以及2012年技术报告中均给出相同的CO浓度限值[4],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