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气候因子趋势与生长期和春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概率(P)》

《表5 气候因子趋势与生长期和春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概率(P)》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不同气候类型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1981—2008年敦煌站春小麦拔节期、开花期明显提前(表3),变化幅度分别为2.23天(P<0.05)、3.08天(P<0.01)。春小麦全生育期未显著提前1.44 d/10 a(表3)。过去27年的气候变化导致春小麦产量变化最显著,每10年增加64.39 g/m2,这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增加和不孕穗率下降所致(表4)。生长期与≥0℃积温、日照时数极显著相关(R=0.66,P<0.01;R=0.65,P<0.01),与日均温极显著负相关(R=-0.59,P<0.05)与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5;R=-0.43,P<0.05)。同样,产量与生长期间≥0℃积温、降水量(R=0.54,P<0.05;R=0.51,P<0.05)显著相关(表5)。生长期间产量与≥0℃积温之间的相关性表示为y=0.515x-484.9(R2=0.332),其中y是春小麦的产量,x是≥0℃的积温,每升高10℃相当于产量增加5.2 g/m2(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