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历代煮散代表医籍: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表1 历代煮散代表医籍: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煮散”一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但最早出现煮散剂型的是我国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4-5]。由此可见,在西汉甚至更早的时期(有学者认为煮散始于先秦[6])就有煮散剂型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五十二病方》中记载“入三指一最(撮)”“(舂)木臼中,煮以酒”等;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则记载“抵当汤为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等[4]。虽然这些记载并没有明确提出“煮散”,但其制散、用散方式已初步具备了“煮散”的特征。历代煮散代表医籍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