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孔隙形状分布离散程度》

《表5 孔隙形状分布离散程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珊瑚砂三维孔隙微观特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可知,0.25~0.50 mm粒级范围内,珊瑚砂形状因子呈现双峰规律,主要分布在0.15~0.35范围;石英砂形状因子主要分布在0.15~0.25范围。珊瑚砂平均形状因子大于石英砂,说明此粒级内,珊瑚砂孔隙形状较石英砂规则。同理可知,在2~5 mm粒径范围内,珊瑚砂孔隙形状亦较石英砂规则。结合前文珊瑚砂和石英砂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结论,可以分析两者对孔隙形状的影响规律。根据叶加兵等[14]学者的研究,形状规则的颗粒会形成不规则的孔隙形状。由表4可知,在0.25~0.50 mm粒级珊瑚砂颗粒形状较石英砂规则,根据叶加兵等[14]的结论,0.25~0.5 mm粒级应为珊瑚砂孔隙形状较石英砂不规则。而CT试验显示结果正好相反,这是因为,除颗粒形状对孔隙形状存在影响,颗粒表面粗糙度亦存在影响。颗粒表面越粗糙,孔隙性状越规则。根据前文表4结论可知,在0.25~0.50 mm粒级珊瑚砂颗粒表面确实较石英砂粗糙,因此在0.25~0.50 mm粒级,颗粒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孔隙形状的主要因素,颗粒形状是影响孔隙形状的次要因素。同理,在2~5 mm粒级,珊瑚砂颗粒较石英砂颗粒形状不规则,且珊瑚砂颗粒表面较石英砂粗糙,两个因素均使得珊瑚砂孔隙形状应较石英砂规则。而根据CT试验结果,2~5 mm粒级珊瑚砂孔隙形状确实较石英砂规则,因此,在此粒级,颗粒形状和颗粒表面粗糙度均为孔隙形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两个粒级内珊瑚砂和石英砂形状因子的标准差,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在0.25~0.50 mm和2~5 mm粒径范围内,珊瑚砂形状因子离散性均大于石英砂。根据表4结论可知,在0.25~0.50 mm和2~5 mm粒级内,珊瑚砂同时拥有的性质为颗粒表面均较石英砂粗糙,因此颗粒表面粗糙度是孔隙形状离散性的决定性因素;而在这两个粒级内,珊瑚砂颗粒形状性质相反,因此,颗粒形状是影响孔隙形状离散性的次要因素。即表面粗糙的颗粒,形成的孔隙形状较为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