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1 Porosity and properties of C-Zn EA-700/800/900/1000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 samples》

《Table 1 Porosity and properties of C-Zn EA-700/800/900/1000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 sample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用金属生物大分子配合物前驱体制备多孔碳球及其电化学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8为Zn EA及不同碳化温度下和酸处理所得多孔碳样品的N2吸附-脱附曲线及孔径分布图.由图8(A)可见,Zn EA的吸附-脱附曲线是典型的Ⅱ型吸附等温线,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5.32 m2/g和0.02 m3/g(见表1),这说明该配合物属于无孔材料,低压时氮分子在其表面发生单分子层吸附,随着压力增加,逐渐发生多层吸附.在700和800℃下碳化后酸洗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增加,说明酸洗后Zn O的去除在碳球中形成了少量的微孔结构.900和1000℃直接碳化样品的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同时具有Ⅰ和Ⅳ型吸附等温线的特征,在低压区吸附量快速增加,在中高压区(p/p0>0.4)有1个明显的滞后环,表明在多孔碳中形成了微孔和介孔同时存在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碳化温度达到1000℃时,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增大至1238.13 m2/g和0.78 m3/g.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的酸洗对多孔碳球的孔道贡献不大,而高温的碳热还原反应和金属锌的挥发导致大量微孔和介孔(~4 nm)的形成,大幅提高了多孔碳球的比表面积[图8(B)].大量介孔的存在有利于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的充分接触,提高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加活性位点,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同时改善了材料的倍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