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于不同生态保护红线类型的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表2 基于不同生态保护红线类型的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态保护红线:文献综述及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全国各地区主要依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中要求的技术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此外,各地还要结合地方实际自行制定原则与方法,综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本文献调研中发现,目前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探索研究不同生态功能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表2)。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方面,目前的技术方法均是基于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但在评价指标上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如刘佳琦等[18]在测算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指标选取了固碳能力、蓄水调洪、生物多样性保护3个指标,而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评价方面,选用了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风暴潮等体现湿地海陆过渡带特征的评价指标;许妍等[19]根据湿地面积、生物资源量等指标对渤海进行了生态红线划定。在草原生态系统方面,艾伟强等[20]研究构建了由草原生态功能、产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3个层面组成的草原生态红线划定评价指标体系。在石漠化地区,杜光华[21]提出了一种适合喀斯特山区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其考虑到喀斯特山区的特殊性,将河湖滨岸缓冲带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加至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性的评价中。在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熊善高等[22]结合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经验,提出“识-评-落-合”的技术流程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单金霞等[2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生态景观单元的水平动态过程,将城市生态保护用地扩张过程中的阻力量化,提出了城郊结合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二是在我国不同行政区域层面探索研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表2)。从区域战略发展的角度,刘军会等[24]将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候主要考虑当地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这两类典型生态问题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三类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而面向长江流域方面,孔令桥等[25]提出一种基于流域水文路径分析和与其关联的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人口的流域尺度的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按照省域所属片区划分来看,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片区,也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一批试点开展的地区(内蒙、广西、江西、湖北)。结合文献研究来看,目前大多省市地区主要划定路线有3种:“自上而下”分解任务式、“自下而上”定量评价以及上下协同的参与式。技术方法主要是沿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结合当地环境情况的定性评价来确定红线/生态空间的划定范围,在定量指标的筛选方面结合考虑了当地主要的生态服务类型,如宜昌市、麻阳县等探索研究划定不同等级的红线管控范围[26,27]。